[1] |
王贺武, 张亚军, 李成, 李伟峰, 欧阳明高. 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等荷电状态下热失控产物喷发过程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076-1081. |
[2] |
丛龙达, 邢雅兰, 靳宝贻, 吴昊, 赵光金, 张世超. 基于微乳液法的多孔棒状结构MnFe2O4制备及电化学性能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132-1136. |
[3] |
孙兴伟, 王龙龙, 姜丰, 马君, 周新红, 崔光磊. 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失效机制及其表征技术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024-1032. |
[4] |
拱越, 谷林.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电子显微学分析方法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260-1270. |
[5] |
徐敏, 刘中财, 严晓, 黄碧雄, 王影, 王炯耿. 容量增量内阻一致性在线检测方法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197-1203. |
[6] |
孔令丽, 张克军, 夏晓萌, 蔡嘉兴, 孙杰, 杨玉秋. 高电压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与改善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165-1170. |
[7] |
邓哲, 黄震宇, 刘磊, 黄云辉, 沈越. 超声技术在锂离子电池表征中的应用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033-1039. |
[8] |
沈进冉, 郭翠静, 陈赫, 周淑琴, 徐斌, 官亦标. 高性能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137-1144. |
[9] |
冯小龙, 杨乐, 张明亮, 陶然, 韩雨, 温家伟, 王潘丁, 宋维力, 艾士刚, 陈浩森, 方岱宁. 锂离子电池内部力学与温度参量在位表征方法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062-1075. |
[10] |
陈晓轩, 李晟, 胡泳钢, 郑时尧, 柴云轩, 李东江, 左文华, 张忠如, 杨勇. 锂离子电池三元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失效模式分析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003-1016. |
[11] |
樊亚平, 晏莉琴, 简德超, 吕桃林, 俞梦, 王振宇, 张全生, 解晶莹. 锂离子电池失效中析锂现象的原位检测方法综述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040-1049. |
[12] |
解洪嘉, 孙杰, 李吉刚, 周添, 卫寿平, 伊志豪. 锂离子电池电热触发热失控泄漏毒物研究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082-1088. |
[13] |
葛昊, 李哲, 张剑波. 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曲线形状与多阶段容量损失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089-1095. |
[14] |
李守涛, 孟庆函, 阮一钊, 范茂松, 刘皓. Li(Ni1/3Co1/3Mn1/3)O2/graphite电池在备用电源工况下的交流阻抗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171-1175. |
[15] |
张利强, 唐永福, 刘秋男, 孙海明, 杨婷婷, 黄建宇. 原位透射电镜技术在电池领域的研究进展[J]. 储能科学与技术, 2019, 8(6): 1050-1061. |